X 关闭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
教育,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。从1991年开始,泉州市连续32年开展“教育世家”申报评选活动,累计公布“教育世家”超840户。这一举措,让尊师重教之风在侨乡大地上薪火相传,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莘莘学子。
6日,泉州市政府公布并表彰今年获评的47户“教育世家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代代传承
成为教育世家,重在赓续教育情怀。
自2003年7月起,从南安师范学校毕业的魏珊祎就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,一晃已经整整20年了。目前,她在泉州市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担任英语教师。
“站上讲台这20年,我对小学英语教育始终保持着一份热情,说句心里话,我就想一辈子把教学这件事做好!”魏珊祎告诉记者,自己出身教育世家,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,“从我爷爷魏亚民算起,魏家三代人教龄累计已有102年”。
解放前,魏亚民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。解放后,他又先后在泉州市(县级)第三中心小学、泉州市(县级)环山小学、泉州市(县级)东湖小学、泉州市第三学区等学校或机构任教,曾相继担任环山小学、东湖小学校长和第三学区校长。
谈起爷爷,魏珊祎满眼都是敬仰:“他一心扑在工作上。在担任东湖小学校长期间,虽然学校离家不是很远,爷爷却坚持住校,只在周末才回家取粮食、咸菜以及换洗的衣服。他说,这样便于和老师们打成一片,有利于学校管理,也会更有时间进行家访……在他和老师们的努力下,东湖小学也成为比较有名气的一所学校。”
魏亚民退休后仍然关心家乡教育事业,长期负责泉州市鹤山小学校董会的工作,带领校董会坚持开展奖教奖学和助学活动。
接过父亲的“教鞭”,1977年,魏珊祎的父亲魏远辉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泉州师专,毕业后入泉州城东中学任教,长期负责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。他所教班级高考成绩在校内总是名列前茅,他则被评为福建省德育先进工作者,还曾担任泉州市东海中学副校长、城东中学副校长,2017年光荣退休。
“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教育工作者收入并不高,从物质角度看,教师职业可以说是很清贫的。但是,我能从父辈的身上,感受到人民教师群体那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。这种来源于精神上的挚爱,是物质无法衡量的。”魏远辉说。
在泉州,被评为“教育世家”的教师家庭,有很多来自山区县市。
安溪县官桥镇的陈培源一家,今年被评选为泉州“教育世家”。虽已退休20年,80岁高龄的陈培源仍时刻关注着官桥中学的教学和发展——只要一有空,他就上网访问官桥中学官网,关注学校的动态。孙辈来看望他,他会经常要求他们开车载他去官桥中学实地看看。
据了解,陈培源1962年参加工作,先后任教于安溪县官桥曾郁小学、官桥中学,这一干就是41个春秋。“在我看来,教育工作是很光荣的岗位,从教41年,我无怨无悔,充满自豪!”陈培源告诉记者。
他对教育工作的深深热爱,感染了家庭成员。陈培源的长子、次子、孙女先后选择师范专业就读,毕业后也都从事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,三代人从教年限累计137年,在安溪官桥当地传为佳话。
32年来,泉州市坚持“教育世家”评选工作,以榜样力量带动师德内化提升,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尊重度,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,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。一批又一批“教育世家”就这样接力涌现,不断续写泉州的文教辉煌。
底蕴深厚
作为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、东亚文化之都,泉州被誉为“海滨邹鲁”,历史文化积淀深厚。表现之一,就是这里盛产文教名人。
位于泉州古城区域的泉州西街,是泉州历史文化的核心区,这里名人荟萃。南宋宰相曾从龙的府邸在曾井巷内;泉州登科甲第一人欧阳詹故宅位于甲第巷内;北宋宰相留正连续三朝为相,三朝巷因他而名;明万历相国李廷机筑相府于甘棠巷;著名理学家蔡清故居则位于孝感巷内。此外,裴巷有明朝南京监察御史粘灿的府邸;文魁巷有明万历太仆寺少卿杨廷相、广东提学副使擢湖广参政陈鸣华两大家族的故居;旧馆驿内藏着大哲学家、教育家朱熹当年在泉州的讲学处“香吟别馆”……
令人惊叹的是,泉州西街还先后走出谢希德、林祖赓、庄善裕、陈笃信等四位在名牌大学担任校长的著名学者,他们曾在不同时期分别担任复旦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华侨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校长。
走进位于泉州西街平水庙26号的“陈仲瑾故居”,可以感受到这座老宅散发的悠悠古韵,它见证了这个人才辈出的书香门第长盛不衰的传奇——融学风于家风的陈氏家族,走出了西隅学堂创办者陈仲瑾,厦门外国语学校创办者陈碧玉,泉州佛学苑创办者陈珍珍,知名地方文史专家、原西隅中学校长陈泗东等名人。
如今,陈氏家族还有不少成员在教坛默默奉献,赓续教育情怀,坚守教育梦想,成就了这个绵延数百年的“教育世家”。他们在教育领域熠熠生辉,把家族先进的教育理念、学术思想传播给社会。
在永春县五里街镇,陈璋家族可谓无人不晓,是泉州乃至全省有名的“教育世家”。
110多年前,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清光绪年间贡生陈璋,在永春翁公祠独资创办金峰公学,并担任首任校长。时势艰难,办学险些告停。尤其在军阀横征暴敛之时,陈璋先生咬牙每月从家中挤出300银元,支撑着学校前进。如今,这所百年老校已成为永春县实验小学,为当地培育了大量人才。
六代丹心育桃李,甘为人梯写春秋。陈璋家族的第五代后人林璇告诉记者,家人们始终牢记“家对笔架山,代代出教师”的祖训,六代薪火相传,从事教育事业的90多人,总教龄累计超过2000年,教导过的学生中英才众多。比如,“两弹一星”功臣、“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”林俊德,就曾在永春县实验小学就读过。目前,陈璋家族在岗从教的家族成员多达39人。
在陈璋后人的家中,第三代洪景润、陈金汝获得的福建省优秀“教育世家”牌匾以及第二代陈连茹获得的泉州市“教育世家”牌匾,至今仍熠熠生辉。
“其实,父母从未刻意引导我们走上从教之路,但祖辈兢兢业业教书,孜孜不倦育人,让我们晚辈始终体悟到教书育人的无上光荣。”陈璋家族第六代教师陈丹凤说。
“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滋养了泉州这片教育热土,形成了教育名家辈出的历史和现实状况,这也是我们坚持评选‘教育世家’的动力所在。”泉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淑芳说。(记者 何金 文/图)
来源:福建日报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